Viann Tang
電動化(Electrified)淺談| C.A.S.E篇
車輛電動化被視為未來汽車產業未來轉型的目標。隨著石油存量減少、環保意識抬頭等因素影響,傳統燃油車市場持續下跌,電動車市場仍逆勢高速成長。除了行業龍頭Tesla外,目前各大汽車品牌陸續推出了電動車型,包括 Lucid、Rivian、Nio 和小鵬等。有些甚至直接對外宣布品牌全面電動化的期程,目的除了要跟上汽車產業發展趨勢並超越競爭對手的腳步外,因應各國日益嚴格的碳排放規範也是思考的重點。

Volkswagen 福斯汽車
入門級車種有 Volkswagen ID.3 和 ID.4,無論性能和售價都足以跟 Tesla Model 3、Model Y 對決;高階車款則有 Audi e-tron、Porsche Taycan 領軍。根據福斯集團最新的發展策略,他們預計到 2025 年前,將投入超過 350 億歐元預算來發展電動車相關事業,包括更多車型,更多的充電設備以及先進軟體和服務,集團底下所有品牌都會推出電動車和插電混合動力車,目前最有創意的充電解決方案,像是小型DC充電樁和移動式充電機器人,也都出自福斯集團之手。
Ford 福特
福特目前的電動主力只有 Mustang Mach-E,這款電動野馬休旅車在性能與續航表現都不錯,但受限於電池供貨,產能一直無法提升。雖然預購數量據傳突破 5 萬輛,但根據福特最新的財報顯示,2020 年 Mach-E 的交車數量只有 3 輛,等待交車的數量卻有 1.5 萬輛。
Mercedes-Benz 賓士
Merceds-Benz 在 2020 年插電車表現亮眼,成長幾乎三倍,但是純電車 EQC 和 EQV 其實表現平平,僅有 2 萬輛。但是插電車銷售達到 16 萬輛,讓賓士達成歐盟碳排放目標,省下十幾億歐元的罰款,這是繼續向前進的一大利多。賓士的電動車策略,將會以 2021 年將正式發表的 EQS 和 EQE 為主,這兩款電動車,代表純電時代的賓士 S-Class 和 E-Class,可以說是德國高階車的門面,採用全新設計的電動車架構 EVA,700 公里以上的續航力,加上賓士打磨已久的自動駕駛能力,鎖定高階轎車市場而來。
Toyota 豐田
豐田的重點放在兩個部分,一個是氫燃料電池,另一個則是固態鋰離子電池。氫燃料電池車(Fuel Cell Vehicle)利用氫氣轉化成電力來驅動馬達,曾經是許多車廠視為明日之星的重要技術。目前只剩下 Toyota、Honda、Hyundai 和 BMW 在努力。Toyota 在上個月替他們唯一的氫能車 Mirai 發表新版本,表明他們並未放棄氫能車市場。Toyota 另一方面也在全力開發固態鋰離子電池,根據 Toyota 官方說法,這種電池比起市面上其他電動車用的液態電池,更不容易起火燃燒,而且充電速度能夠提升數倍。
歐盟與台灣分別訂出 2035、2040 年的市售車輛要全面電動化的政策目標,更加明確地強化汽車產業朝向電動化的發展趨勢。
電動車市場未來發展將面臨的三大挑戰
第三類半導體、人工智慧相關晶片應用在電動車比重將日益提高,如何兼顧晶片穩定供應並持續創新發展,車用晶片供應鏈體系的重新建構將是車廠所必須面對的重要課題
與傳統汽車相互競爭對電動車的補貼也隨之減少,電動車在成本管控方面的壓力持續提升,將會考驗消費者是否願意支付更高的價格購買電動車。
消費者對電動車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競逐市場的新玩家實力也增強許多,再加上傳統汽車品牌也加速朝電動化進行轉型或成立電動車品牌因應,未來電動車市場的競爭將更加激烈。
關於Carsh
我們變革保險索償流程,無需人手親自檢查車輛亦可評估損壞情況,使流程變得簡單高效。我們的AI系統可以通過拍照,在幾秒鐘內定位每個車身部件的劃痕或凹痕等汽車損壞情況,評估損壞程度,並發出損壞報告,秒速估算出維修成本。它加快了車主的保險索償流程,更可使租車公司車輛的出租和退還流程自動化。我們的手機APP亦可為司機提供私人和解協議,讓車主通過電子簽名,簡單解決任何與交通相關的爭拗。
本文章內容及圖片均由本專欄作者提供及上載,並不代表本公司立場,如有任何版權問題,請與本公司聯絡。